傣族的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,傣语称“桑罕比迈”、“棱贺比迈”。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,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(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)举行,为期三至四天。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。
傣历的新年,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。因泼水是这个节日中独具特点的活动,故名。
傣族是个爱水、恋水、惜水、敬水的民族,每到泼水节,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,泼水的时候用它沾满清澈的泉水,洒向亲戚,洒向朋友,洒向远方的客人,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奉献给别人。傣族人民信仰龙是吉祥、幸福的象征,每到泼水节,人们纷纷向龙泼水,预祝生活美好,年年五谷丰登。
傣族是一直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队伍,人口近百万,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的南部,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、孟连等自治县,其他则散居于云南各地。傣族历史悠久,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。全民信仰佛教,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,如祭祀寨神、寨鬼、农业祭祀、狩猎祭祀、灵物崇拜等。
傣族泼水节又名“浴佛节”,阿昌、德昂、布朗、佤等族过这一节日。柬埔寨、泰国、缅甸、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。泼水节源于印度,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,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,至今已数百年。到了节日,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,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,求佛灵保佑。“浴佛”完毕,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,表示祝福,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,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。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。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,涌出大街小巷,追逐嬉戏,逢人便泼。文雅的则用树枝湛水泼。“水花放,傣家旺”,“泼湿一身、幸福终身”!象征着吉祥、幸福、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,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,笑声朗朗,全身湿透,兴致弥高。入夜,村寨鼓乐相闻,人们纵情歌舞,热闹非凡。整个节日期间,除有赛龙船、放高升、放孔明灯、泼水、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,还有斗鸡、放气球、游园联欢、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。云南民族村的傣族、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。
节日的第一天为“麦日”,类似于农历除夕,傣语叫“宛多尚罕”,意思是送旧,娱乐项目有放高升、划龙船等。第二天称为“恼日”,傣语叫“宛脑”,意思是空日,即这天既不属旧年也不属新年,是“空下来”的一天。按照传统习俗,人们或在家静养,或上山狩猎。第三天为元旦,傣语称“宛叭宛玛”,即“日子之王到来的一天”。清晨,人们身着盛装,前往寺庙拜佛,并在寺院里用细沙堆起三、五座宝塔型沙堆,高约三、四尺,塔尖插八根缠有红绿布条的竹枝,然后,围塔而坐,聆听育经和历史传说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人丁兴旺。中午,每位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,以求佛灵保佑。紧接着,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,表示祝福,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,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。入认夜,村寨鼓乐相闻,人们纵情歌舞,热闹非凡。整个节日期间,除有赛龙船、放高升、放孔明灯、泼水、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,还有斗鸡、放气球、游园联欢、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项目。
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、音乐舞蹈文化、饮食文化、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,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,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。泼水节展示的章哈、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,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、爱水敬佛、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。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,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,对促进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,象征着今年谁最幸福,也表达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,令人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