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正月初二是迎婿日2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回门3女子回娘家又称“归宁”
第一:正月初二是中国民间特有的“迎婿日”,是女儿女婿回娘家的日子,即是女婿给岳父母拜年。
第二: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,回门会把娘家吃穷,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。所以为求吉利,现在很多地方都敬畏这个说法。
第三:女子回娘家又称“归宁”,在传统观念里,嫁出去的女儿就属于族外亲。在中国古代,亲戚是两个概念,亲指族内,戚言族外,亲是族内亲属,戚是族外亲属。简单来说,所谓的族内亲属,指的是父族亲属,如堂兄弟;族外亲属指的是母族、妻族亲属,如表兄弟。而初一是族内亲属互相拜年,初二是族外亲属互相拜年。
正月初二“回娘家”
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,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,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。此外,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,俗称“伴手果”,分给娘家的小孩,并且给晚辈发“拜岁钿”。
到了娘家见了爹娘之后,先给岳父岳母等老人们磕头拜年;虽然这时候老人们也谦让着说“算了吧,算了吧”,但还是挺高兴地接受这个磕头大礼。然后,女婿由岳父或者舅哥领着,到附近的本家或比较亲近的人家去给长辈拜年。闺女则自己到街坊邻居平常关系不错的人家拜年。
女儿或在娘家吃午饭后当日返回,或者小住几天。因为女儿在出嫁后,在婆家要操持家务,伺候公婆,还有应付各种妯娌、姑嫂关系,甚是辛苦,所以娘家会赶在节庆时接女儿回家来住几天,名为探亲,实则休息。
其实,大年初二“回娘家”表达的是民间普遍希望辞旧迎新,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。它反映的情意甚浓,真正可谓是“礼轻情重”, 表达了姑娘对乡亲切切的思念。
一年4次“回娘家”
回娘家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,有很多讲究,通常一年有4个日子必须回娘家:
第一次是大年初二,称为“迎婿日”
第二次是新婚三天后,称为“回门”
第三次是端午节,称为“送五月端”
第四次是重阳节,称为“送九月九”
还有的地方是正月十四,称为“送灯笼”,中国地域广阔,各地风俗略有不同。